被动转主动 发展更生动----我市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观察
作者:三峡日报 更新时间:2019-04-23 09:09:58
三峡日报全媒记者 雷鹏程
仲春时节,一江清水绿如蓝。
享受着自然的馈赠,1至2月,纳入省“水十条”地表水考核的9个断面水质优良率100%,纳入湖北省跨界断面考核的7个断面水质综合达标率为100%;空气优良天数比例为45.6%。
聚焦经济发展,农业增加值 47.7亿元,增长3.6%;规上工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5.8%;三产投资同比增长20.6%;税收占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比去年同期提高2个百分点,达到68%。
将环境指标与经济指标相互叠加,昭示着宜昌不断优化的经济结构,也诠释着在准确把握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辨证关系中,宜昌由被动转主动后,展现出生动的发展图景。
探索创新,含新量升了
4月17日,湖北粮网发布消息,在湖北省贸易粮东北玉米销售专场(第一场)中,存储于宜昌白洋港的2018年产2万吨东北玉米正式成交,成交价集中在每吨1920元至1940元之间。
这是8455线路检测官网正在探索的港口贸易+供应链金融模式。去年,该公司所属三峡枢纽白洋港启动多式联运,打通了东北粮食经江海通道至宜昌白洋港,再转铁路至成都的北粮南运西进新通道。
“让货物在流经白洋港中创造更多价值,一直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宜昌建投集团所属交投公司董事长殷俊说。
因此,白洋港利用港口优势及粮食价格浮动的市场规则,与中粮集团合作,将在港口存储期间的贸易粮,通过武汉国家粮食交易中心采取电子竞价交易方式进行销售,探索港口运营新模式。
8455线路检测官网的这次“试水”,也旨在推进三峡翻坝运输体系建设中引导培育新产业、新经济、新业态在宜发展。此前,该公司还启动了商品车“水公水”翻坝转运,充分挖掘物流产业潜能。
与物流业同步推进的,还有文化旅游产业。一季度,全市三产投资同比增长20.6%,旅游人数1826.7万人次,增长14.8%;旅游收入184.6亿元,增长14.6%;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99亿元。
另外,其他业态也在加快发展。批发、住宿、餐饮、电商零售额同比分别提高13.9个、13.1个、7个、19.1个百分点。三峡保税物流中心首季实现监管货值3.1亿元,增长83%。
质效并举,含金量增了
4月16日,葛洲坝下的宜昌江畔,一艘长86米、宽14米、型深8.5米的油轮顺利下水,激起层层浪花。
这是由宜昌达门船舶有限公司建造的油轮DT3500,载重吨位3500吨,将出口坦桑尼亚桑给巴尔。
该公司负责人介绍,达门船舶公司主要承接国外船舶建造订单,进口船用配套设备及材料,年船舶建造能力达12万载重吨。一季度,企业产销两旺,订单已排至2020年底。
同一天,由广汽传祺宜昌工厂生产的第一款轿车——全新一代GA6在上海国际车展亮相,“宜昌造”汽车将走进千家万户。
这些不断走上国际、国内市场的“宜昌造”,不仅显示着宜昌制造业蓬勃发展的势头,也提升着宜昌经济发展的“含金量”。
去年,宜昌立足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出产业发展第一、产业发展实体经济第一、实体经济制造业第一,并采取一系列措施,全力支持制造业加快发展。
前期耕耘渐有获。一季度,我市先进装备制造业总产值同比增长25.4%。特别是在大幅减税降费背景下,前3个月全市制造业税收增长54.6%,同比提高50.2个百分点,占税收增量的89.3%。
转型升级,含绿量高了
4月15日,又一个长江流域“第一”在宜昌落地。
由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三峡电能(湖北)有限公司、国网电动汽车服务湖北有限公司合资组建的宜昌长江三峡岸电运营服务有限公司正式揭牌,成为全国内河沿江首家岸电公司。
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完善岸电服务,将有效降低长江航运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相统一。
这是宜昌正确把握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关系的缩影。今年以来,宜昌继续在生态环境容量上过紧日子,在降低能耗、地耗、水耗上下功夫,不断提升经济发展的“含绿量”。
其中,坚持把产业转型升级作为主攻方向,新谋划工业技改项目共计321个,下大力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业竞争力。
由此,发展质效逐步提升。在生物医药、装备制造等传统产业产值保持两位数增长的同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8%,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13.8%以上,促进了经济结构的优化。
对搬迁化工企业遗留场地土壤污染问题开展核查,并对全市15家重点危险化学品企业进行安全生产和环境隐患抽查,6个化工园区被省确认为合格化工园区。
“我们将深入推进工业技改行动,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不断提升发展‘含绿量’。”市经信局经济师周道青表示,将确保技改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超过50%,规模工业企业技改面新增2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