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帆竞渡履平川----牢记殷殷嘱托 书写奋进答卷
作者:三峡日报 更新时间:2019-04-26 08:52:53
三峡日报全媒记者 高炜
高峡平湖,使纤夫号子成为绝唱;千帆竞渡,让茶马古道再无铃响。站在新的历史维度上,位于长江中下游起点的宜昌迎来时代命题——
长江经济带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举旗定向:“努力把长江经济带建设成为生态更优美、交通更顺畅、经济更协调、市场更统一、机制更科学的黄金经济带”。
放眼全局、聚焦一域,宜昌责无旁贷。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规矩和导向,宜昌树立“一盘棋”思想,做足“江”的文章,解决“通”的问题,努力为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贡献应有之力。
站在“高”处, 着眼全局落实大战略
横贯我国东中西部的长江经济带,覆盖11个省市,并以占全国21%的区域面积承载着全国40%的人口和45%的经济总量。
这其中,交通运输是实施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重要基础,也是推动发展的“先手棋”。
三峡船闸双向过闸量最大设计通过能力为1亿吨。然而,在2011年就达到设计标准,提前了19年。为满足日益增长的经济需求,通过不断优化,2017年达1.38亿吨,2018年达1.42亿吨。即便如此,三峡船闸还是不能满足通航需要,过闸船舶滞留严重。
准确把握“宜昌通则三峡通,三峡通则长江通”的内在联系,深刻认识到“通”的问题,既是考题,更是机遇,“上控巴蜀、下引荆襄”的宜昌,主动担当起畅通长江黄金水道的历史重任。
去年,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在对长江宜昌段港口码头、铁路编组站实地调研后,于6月19日召开专题会议,明确提出加快三峡翻坝运输体系建设,构建大交通格局,发展大物流产业。
然而,战略构想落入实际,不仅需要解决好市域码头资源较为分散、基础设施不够健全等问题,还需要凝聚起各方面的力量,全面推进,协同发力。
难题面前,宜昌勇毅笃行的步伐始终没有停下。
立足长江中上游接合部,主动对接长江入海口。去年7月底,市委主要领导率队赴上海,与同在为谋划推进其“长江战略”的上港集团会谈。共同的追求让双方迅速达成合作意向,从港口物流、经营、功能一体化入手,将合作意向具体为合作方案。
互为长期合作伙伴,市委、市政府与“根在宜昌”的三峡集团再续合作关系。今年3月,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分别与三峡集团负责人座谈,将谋划推进三峡翻坝运输体系作为双方百亿合作的组成部分,共同为国家战略的深度实施贡献力量。
主动担当的脚步,让梦想逐步照进现实。通过深入对接,省发改委、省环保厅、省交通厅等省直部门在政策、项目上给予倾斜,与宜昌一道为破解长江航运瓶颈出谋划策、贡献力量。
今年2月底,国家发改委相关负责人来宜调研,点赞三峡翻坝运输体系及三峡枢纽“大分流、小转运”多式联运项目,希望宜昌科学谋划、无缝衔接,构建三峡枢纽铁水联运体系,发挥规模效应,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成本,更好保障长江安全畅通。
谋在“深”处,立足流域建设大交通
面向绘就的蓝图,整合丰富的港航资源,大交通该怎么构建?
根据宜昌市政府出台的《三峡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南北两岸坝上、坝下转运港口,翻坝高速公路、铁路、管道,将构成整个联运体系,形成长江“两翼”翻坝转运能力。
突破口渐渐转入了坝上茅坪港、坝下白洋港。
观坝上,茅坪港二期3个滚装泊位全面建成,商品车泊位开港试运营;3个集装箱泊位改造基本完成,海关卡口及海关监管仓库即将组织验收。投运后,可开展集装箱及件散货装卸作业,实现每年20万标箱集装箱、420万吨件杂货的进出口吞吐量。
看坝下,白洋港一期工程6个泊位自去年8月正式开港以来,已完成内贸集装箱5.75万标箱。如今,正在建设白洋港二期7个泊位、白洋港水铁联运桥、三峡航运大厦及35万平方米仓储设施。到十三五末,可建成13个5000吨级泊位、2平方公里物流园区,形成集装箱80万标箱、商品车20万辆、件散货1000万吨的年吞吐能力。远期,仍有扩展的空间,可利用长江岸线2500米,建设24个泊位,实现年吞吐能力3500万吨。
与此同时,与之相匹配的其他重大基础设施也正在加快推进:白洋港水铁联运铁路专用线8月即将启动,总投资35亿元的茅坪港疏港铁路专用线已完成前期工作、计划年底开工;总投资27亿元的翻坝运输管道正加速推进;三峡大坝北岸,总投资48亿元的江北翻坝高速公路正在建设……
如何让多式联运体系更好嵌齿运转?宜昌把三峡枢纽“大分流、小转运”的发展思路运用于翻坝实践。
“在完善港口码头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我们也把目光聚焦到运营谋划上。”作为白洋港、茅坪港的投资主体,宜昌建投集团董事长邓钧介绍,去年11月,以这两大核心枢纽港为依托,我市申报的长江三峡枢纽“大分流、小转运”水铁公多式联运示范工程正式获得国家批复,入选第三批多式联运示范项目。
简言之,“大分流”就是将过坝货物通过两港进入公路、铁路网,运往目的地;“小转运”则是在保障经济性和时效性的基础上,通过公路、铁路实现坝上坝下快速转运。
去年10月,白洋港江海铁多式联运示范项目正式启动,1500吨玉米从东北原产地装箱后,通过江海联运抵达宜昌,再水铁联运发往成都。这一物流新通道,让“北粮南运”后绕过三峡船闸直接“西进”,实现东北、三峡、成渝三地“粮肥互换”,还使全程物流时间更短,综合物流成本变得更低。
3月24日,560台商品车溯江而上,经坝下白洋港靠泊,通过公路运送至坝上茅坪港,再经水路运抵重庆、四川等地。3日后,800台商品车自重庆果园港顺江而下,靠泊茅坪港卸货后,再短驳运输至白洋港下水,通过江海联运进入远洋航线。这一上一下,标志着三峡枢纽商品车“水公水”翻坝转运正式启动。
为抓好铁路、公路与港口码头的有机衔接,交通部门以解决航运数据集成化为问题导向,以降低物流成本为需求导向,以实现航运信息化为目标导向,整合船、货、港、车等多方数据资源,研发首个三峡重载滚装运输指数,为助力长江航运物流转运提速增效提供信息支撑。
在集约利用腾退的岸线资源、码头资源方面,宜昌坚持“保护第一、科学规划、有序开发、永续利用”原则,计划按市场化原则组建市级港口物流运营平台,继而与外部优势企业合作,加快形成“一城一港一主体”发展格局。
待到水、铁、公、空、管大交通格局基本形成,三峡通航能力将会得到更大提升。
干在“实”处,聚焦一域发展大产业
对宜昌而言,发挥东西联结、南北交汇和三峡工程所在地等独特区位优势,以大交通格局支撑大物流产业,无疑是高质量发展道路上的关键一招。
去年8月,市委、市政府出台《进一步推进现代物流业转型升级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每年安排1000万元财政资金培育物流市场,加速产业发展,力争到2020年把宜昌建成长江中上游物流枢纽城市、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
随后,宜昌入围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系全省市州唯一。根据承载城市的要求,宜昌需要在全国物流网络中发挥关键节点、重要平台和骨干枢纽的作用。
推进大物流产业发展成为大交通建设的重要目的。
“让各品类货物在江海联运、翻坝转运过程中,提升增值空间、创造更多价值,一直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宜昌建投集团副总经理、交投公司董事长殷俊介绍说。着眼未来,他们正在探索港口贸易+供应链金融模式,构建三峡区域大宗商品交易中心,打造一流的现代港口运营商和全程物流集成商,在推进三峡翻坝运输体系建设中培育壮大新产业、新经济、新业态。
殷俊的话也得到了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专家的印证:“翻坝转运,要与优化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布局紧密结合。”
早在白洋港开港试运营之际,他们便与中远海运公司、民生轮船公司等一批知名航运物流企业进行对接,深化合作。如今,又吸引上港集团、招商局集团、中谷海运、长安民生物流、安吉汽车物流等企业开展常态化的商品车、集装箱业务。
合作在逐步深化、做实。今年1月,北京长久物流股份公司、深圳长航滚装物流公司和8455线路检测官网公司,共同组建秭归港融汽车物流有限公司。合资公司依托“茅坪—白洋”组合港,开发翻坝特色运输模式,可将商品车转运时效整体提升3天。
势头在向好,探索在向前。宜昌自贸片区打通经广西钦州抵马来西亚巴西古当港口,成为全国第一条由中部地区始发的南向通道;顺丰速运与宜昌高新区、8455线路检测官网公司合作建设国际陆港项目,重庆民生轮船与白洋港共建集装箱及商品车滚装运输项目,上港集团与8455线路检测官网公司合资共建集装箱水公水翻坝体系,取得有效进展。
宜昌还积极拓展国际物流新通道,向东开通宜昌至宁波港至欧洲的铁海联运线路,向西开通宜昌至重庆、西安至欧洲的中欧班列线路,高附加值的“宜昌造”推向国际市场的通道更加畅通,回程的进口商品不断增加。
一系列的务实举措,带来了物流产业的全面增长。市物流业发展中心的数据表明,去年宜昌实现社会物流总额8481亿元,增速25%,居全省第一。重点物流企业营业收入达59亿元,同比增长19.1%。
落实大战略,建设大交通,发展大产业,面对奔腾长江水倾注的新机遇,宜昌正乘风破浪、奋楫前行。